2010年5月9日 星期日
《遺失的薩林魔法書》
遺失的薩林魔法書
拿到試讀本之前,我看著文案對這本書做了諸多的猜想,
一開始我以為這只是純粹一本描寫女巫、巫術與魔法,帶點奇幻風格的小說,
應該說我以為這本書是偏向《巡者》系列那樣,立基於現實的奇幻小說,
可是拿到書之後我才知道只看文案的預想與小說間的落差。
雖然這書不符合我一開始的想像,但是這本書依然精采好讀,
屬於那種拿起來看了就會很想要一口氣把它看完的類型。
全書以康妮的視角來敘述貫串全文,只是在康妮的時代(1991年)之外,會不時的夾入插曲,以當事者的角度,來描述1692年薩林巫術大審的前後事件,在最後把整篇故事貫聯成一個完整的結構。其實這種跳躍式的寫法有好有壞,好處是可以補充康妮史料外的不足。因為康妮所搜尋到的資料相當的有限,以她的視角及資料來解讀與猜想,並不能得到關於1692年那場巫術大審的詳細資訊與人物樣貌,雖然在故事進行當中,讀者會慢慢發現康妮似乎不只能幻想出某個人物曾經活著的樣子,她的能力還能讓她親眼見到那些曾經活躍過的人物,但是這些猜想(或者說是靈視?!)只能根據她所蒐集到的資料,在她能解讀範圍外的,依然是一片空白。
所以那種插曲式的描寫,可以讓讀者更明確的知道,在17世紀的那個年代裡發生了什麼事情,迪麗芙倫絲、梅兒西、普丹絲他們生活過的軌跡、他們堅定的信仰,以及被捲入巫術大審時的恐懼與怨懟。
但是,壞處就在於....我這個對女巫大審一知半解的人,會搞不清楚情況與原因,以及這些插曲中出場人物的關係。譬如說,第一頁書頁翻開,紀錄的就是薩林鎮那場巫術大審處刑的片段,震撼度有,但是也相當令我覺得一頭霧水,因為關於這段描述,在「插曲」的部分中就在也沒有出現過,只有在康妮與山姆的閒聊中以史料的方式簡略的登場,要不是我整本書看完之後再回去重翻,我可能不太能理解最前面這段引言的用意,也不能理解康妮閒聊話語中出現的訊息。
康妮是殖民歷史的博士生,但是我不是(笑),所以對夾雜在文中的資料解讀,會感到有點辛苦呢。
不過,隨著康妮逐漸挖掘到屬於迪麗芙倫絲、梅兒西、普丹絲與她母親葛莉絲的過去與康妮自己的關聯,史料堆疊的味道就開始變淡,變得比較符合我想像中的故事路線(笑)。門上被刻下的烙印、外婆的屋子裡出現的瓶瓶罐罐與詭異植物(還有曼陀羅!!!)、康妮自己疑似是白日夢般的「看見」(看見過去那些人生活的軌跡與影像)、與她所感受到的某種力量的流動與瞭解,康妮在尋求解答的過程中慢慢的看清自己所擁有的能力,以及與迪麗芙倫絲這位被指控為女巫的女性間的關聯。
那就是,其實從迪麗芙倫絲一脈傳下來的女性各個都是女法術師。
這本書的主旨也明朗了起來,其實在我看來,我覺得這本小說的性質與其說是奇幻,倒不如說它是一本摻著奇幻風格的翻案小說。
之所以不用女巫來稱呼迪麗芙倫絲他們,是因為看完全書之後,讀者可以知道迪麗芙倫絲他們那群被指控為女巫的女性當中,有很多人是至死仍懷抱著寬容與堅定的對上帝的信仰的。而迪麗芙倫絲、梅兒西她們的力量也是來自於對上帝的信仰,這份能力在丹恩家族的女人中流傳,延至今日,傳給康妮的外婆、葛莉絲,再傳給康妮。他們的儀式或許帶著巫術的樣子,但是那也是在懵懂的情況下為了讓自己的能力可以順利的發揮所遵循的模式,看康妮在爲山姆占卜的時候,明明心理就抱持著懷疑,可是為了測試真實性、為了找出答案,康妮還是照做了,然後一臉不可思議的看著自己的「實驗結果」。
我覺得那段頗有理性與感性辯証的氛圍的XD
整本書我覺得一開始的爆點在於刻印在康妮外婆家大門上的那個雙圈刻印,從那時刻開始,康妮(與讀者)才知道原來這不是古屋整理之夏、也不只是搜尋古本之旅,而是「巫術真的可能存在現實中」,與迫近而來的危險。不管在任何情況下,最恐怖的都不是未知的力量,而是人心,在《遺失的薩林魔法書》中又映證了一次,那個越來越詭異的奇爾頓教授真沒有辜負大家的期待,變成了個想要以鍊金術逼迫康妮交出魔法書的怪咖,可惜,他沒有學懂鍊金術的第一守則:等價交換。
只是我一直覺得很奇怪的地方在於,奇爾頓怎麼知道康妮的家族淵源?! 或者他只是想利用康妮挖掘出新的史料,卻誤打誤撞剛好抓到一個女巫後代?! 這邊的合理性有點薄弱啦,因為康妮也是最後的最後,查清楚迪麗芙倫絲、梅兒西、普丹絲、以及外婆家中的那幅19世紀的畫像、與外婆、葛莉絲與自己一脈相承的關係後,才知道自己身體裡所隱藏的力量的,是以奇爾頓的洞見與緊追不捨,我覺得,有大半部分應該是研究生對自己老闆感覺的投射吧XD
而看到巫術的痕跡時,大家的第一個反應都是「這是詛咒!!」或以惡作劇來看待,不會去思考巫術儀式中的保護意味,我也覺得相當的有趣,那個雙圈刻印最後才證實是葛莉絲爲女兒康妮設下的保護祈禱,這點真的相當的有趣啊~~~
亞洛(小狗)好可愛,麗茲的學識、開朗與貼心、山姆的風趣與參與,康妮自己本身的嚴謹,葛莉絲那種天馬行空與帶著靈光說的語言(笑),都爲這本書增添了許多趣味性,17世紀的梅兒西也很棒,就某部分來說,梅兒西是我了解最多、也最喜歡的一位角色,她的俏皮、對母親的愛,以及她與女兒普丹絲的相處,或者是她站上法庭想要爲母親翻案的勇氣,我都很喜歡。
探討名字所蘊含的真實意義那些描寫,我也覺得相當的有趣,因為時至今日,會去思考名字內所蘊含的期許與意義的真的不多,這樣解讀下來,每個人的名字有了更突出的描繪,與性格對照之下,會擦出不一樣的火花(笑)。
在駁雜的歷史中,古今的對話與重疊,這是我覺得這本書的可觀之處,雖然有些史料會讓讀者有點閱讀障礙的感覺,不過看到最後還是能夠通盤了解作者安排這些史料的用意的。
卻,2010.05.10
置頂一天,感謝大塊文化給予試讀的機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