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現在的台語教育,已經陷入某一個誤區之中了。
並不是說那些有受過專業培訓的老師不好,
也不是說那些課程不夠專業,
我想說的是關於「台語字」的書寫。
中文系出身的我,
很明白,其實台語是一種有音無字的語言,
或許正是因為知道這個原因,
所以在民進黨政府執政後,開始推行台語教育的起初,
就針對「台語字」下了很多的功夫。
找「義近」的字來代替、
找「音近」的字來代替,
但是最近的課本中,
卻常常出現「新造的字」來表示台語音。
新造的字有新造的好處,
可以在考慮過台語音的意義後,以「指事」或「會意」表達出來,
能夠更加的貼近語言本身的意思。
但是,更多的情況下,新造的字是「形聲」字。
只是為了那個音,而被創造出來。
這樣有意義嗎?
寫了一個新的字,可是,除了這一批的學生、老師之外,
沒有人可以看著字去把音念出來,
這樣的「形聲字」,有意義嗎?
我媽說:這是台灣人不會唸的台語。
這不是很可悲嗎?
為了彌補台語沒有字的遺憾,
就新造了一堆又一堆的形聲字,
如果只是為了這些音才去造字的話,
又何必,用原本漢字中音近的字去借代,
不是可以更貼近一般人的生活嗎?
語言這種東西,如果不再在人的口邊流傳,
那麼它就已經死亡了。
已經死亡的語言,不用一個世紀,很快的就會消亡在歷史的粉塵當中。
這是很可悲的。
要提倡母語教育,卻反而把台語推向一個危險的邊崖。
我媽之前聽過,
某位很有名的教授在電視(或是廣播)上開的「說文解字」時間,
他也是用漢語來教學,
只是在課堂中,他會去解釋這個漢字原本的意義,
在台語中要唸什麼,可以做什麼用。
聽完教授的講解,不止可以從字面上知道那句俗諺的意思,
更可以知道很多破音字的用法,
就跟漢文的傳統一樣,擁有一字多音的豐富變化性。
而不是像現在的台語字一樣,
一字一音,而且都還是要猜來猜去的音。
那個字又只表示那個音,只是純粹的形聲字,
漢文化中,指事和會意的解讀全部被刪除。
如果是「台灣人無法讀的台語」,
那還有字存在的意義嗎?
我覺得這是應該要好好思考與規劃的。
來看看你會不會念這句俗諺:
狗母吠,撬狗喙。
會跋才會大。
- 留言者: ixtli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4-14 23:54:40
你想像如果霹靂布袋戲的字幕都變成你說的那種
那是多麼恐怖的事情,打死我一定不看!!!
- 留言者: 津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4-15 08:56:27
就是說啊!
用大家都能理解的字去寫不是很好嗎?
為什麼要為了「音」,
去換成根本沒有那個意思的字,
這是要怎麼念 XD
PS.第二句比較簡單,
我先揭露好了,
只要把「跋」換成「爬」就好,
意思是指,小孩子要經過學爬的階段,才會進展到走的階段,
才會慢慢長大,不是一蹴可及的 XD
台灣的台語教育,恐怖吧 = =
- 留言者: 欣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4-16 00:58:36
沒實際看過就是了...
不過我想我翻的時候,可能也是會看的"霧煞煞"吧 @@
- 留言者: 津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09-04-16 08:58:24
就會變成台灣人都不會唸的台語啦~
話說,
我之前在幫老師打俗諺辭典的時候,
他的選用字還沒有這麼的奇怪啊 @@
- 留言者: 日夫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3-07-28 16:04:08
你是中文系出身的,對漢字的理解恐怕有點誤會,
漢字不是專屬現在普通話的。漢字文化圈中,
廣州話、越南、日本、韓國,都存在過漢字,
難道他們是中文?
另外,您對中國歷史是否也不太熟悉,
現今的普通話的歷史其實很晚,是孫中山時候才根據北方官話制定出來的,
在那之前的清代台灣,還沒有出現過普通話,
個個都講閩南語。
要是沒有字的話,當時的人如何交談?
- 留言者: 日夫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3-07-28 16:06:33
- 留言者: 津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3-08-16 17:14:05
漢字: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BC%A2%E5%AD%97
漢語:
http://zh.wikipedia.org/wiki/%E8%8F%AF%E8%AA%9E
- 留言者: 津
- Email:
- 網址:
- 日期: 2013-08-16 17:14:43
建議可以去找專家請教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